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:::

TWCERT/CC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|企業資安通報協處|資安情資分享|漏洞通報|資安聯盟|資安電子報

:::

NIST發布差分隱私技術有效性評估指引

發布日期:
字型大小:
  • 發布單位:TWCERT/CC
  • 更新日期:2025-05-13
  • 點閱次數:3678
NIST發布差分隱私技術有效性評估指引

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(NIST)發布《差分隱私技術有效性評估指引》(NIST SP 800-226),旨在幫助組織理解並應用差分隱私技術(Differential Privacy),在資料分析或共享過程中有效保護個人識別資訊(PII),實現隱私保護與資料分析間的平衡。

資料分享對促進科技研究與應對網路安全威脅相當的重要,如何在確保隱私的情況下進行資料分析與共享,已成為資訊安全領域中的重大挑戰。差分隱私做為一種數學上嚴謹的隱私保護技術,已被證實是一個有效解決方案。

差分隱私透過添加噪聲來模糊化特定個人資訊(如姓名、年齡和電話號碼),同時保持資料集的整體統計價值。該指引詳細說明差分隱私技術的基礎定義、算法應用及實際部署方法,透過數學推導與驗證等方式確保使用差分隱私技術的有效性,並在GitHub上提供互動工具、流程圖和程式碼範例,為組織提供了統一的實施標準,協助組織應用差分隱私技術。

國際資安專家指出,若組織未在資料共享過程中採用差分隱私技術,將可能面臨合法性的風險及資安隱患。例如,醫療健康行業在分享患者資料時,若未經過標準化處理,將難以保障個人隱私。若未有效實施差分隱私,組織可能面臨高額罰款及更為嚴格的隱私保護審查。

差分隱私技術提供了隱私保護與提升數據分析效能之間的平衡方案,但如何在實際應用中精確調整隱私保護與資料可用性之間的關係,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NIST的評估指引提供了明確的框架,幫助組織在應用差分隱私技術時做出適當決策,預計將成為各組織在資料治理的重要參考。

回頁首